鐵行網小編獲悉,當你贊嘆高鐵舒適安全的時候,也許你還不知道,背后有一批航天人采用航天技術為高鐵安全保駕護航。
小編日前來到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第七零二研究所,看到了他們為高鐵所做的一系列試驗。
高鐵時速達到300公里時,要克服巨大的空氣阻力,故而會產生不小的振動。如何保證車內乘客的舒適感?在武廣高鐵
開通前,航天七零二所對武廣高鐵進行了列車運行全程的振動數據采集,拿到第一手資料,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研究,找出可能產生振動的原因,為相關產品結構改進提供了支撐,確保列車安全運行。
為什么要選擇航天科技隊伍保障高鐵安全?原來,這是一支了不起的隊伍,是他們讓我國的航天運輸實現了從“奧拓”變“奧迪”的跨越。
在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時,楊利偉在火箭起飛120到140秒的這一段時間內,突然感覺到一種在訓練過程中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振動,讓他非常難受。
讓楊利偉“幾乎難以承受”的這種振動,是一個世界性的航天發射難題。七零二所承接了這項任務。經過半年多的調查、分析、計算、試驗,火箭振動的原因終于查清——燃料輸送與結構耦合振動!后來,在火箭上增加了一個叫“變能蓄壓器”的裝置,能夠抑制火箭燃料輸送時產生振動,火箭不再共振。
車門是高鐵使用最頻繁的一個部件,當兩車交匯或者列車進出隧道等情況下,車門和車窗都要承受巨大的擠壓力。七零二所通過100萬次循環的疲勞試驗,考核產品的結構強度及密封性,同時還進行了破壞性試驗,確保意外情況下列車的安全性。
坐過高鐵的人都對高鐵的廁所稱贊不已。其實高鐵廁所的污物箱要承擔巨大的振動和沖擊,因為箱體內有流體(水)物質負載,導致支撐臂振動響應加大。如何確保支撐臂不斷裂?科技人員對箱體內不同注水情況下振動的應力分布及薄弱點進行仿真計算,對支撐臂進行優化設計,并對改進過的產品進行振動沖擊試驗,驗證了產品的結構安全性。
乘客使用時間最長的莫過于座椅了,如何確保座椅舒適耐用?科技人員進行了振動、沖擊和疲勞耐久試驗,驗證了座椅的靜、動強度和耐久性、安全性。乘客頭頂的行李架直接關系乘客安全,科技人員重點對行李架結構在承載情況下的應力分布進行了仿真計算,還進行了極限破壞強度測試,驗證了行李架的靜、動強度和耐久性、安全性。
目前,航天七零二所已經在試驗中累計申報相關專利近60項,掌握了大量知識產權在你驚嘆高鐵舒適安全的時候,請記住背后有一批航天人采用航天技術為高鐵安全保駕護航。